为进一步优化村级阵地服务功能,全面提升使用效率,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,不断强化议事协商、文化浸润、便民服务和党群活动“四大功能,努力实现村级组织阵地“五常三聚”目标,使村级阵地成为基层最强磁场。着力加强“石榴籽服务站”建设,提升为民服务能力。
强化议事制度,便民服务有合力。充分发挥“石榴籽服务站”议事协商功能,建立健全百姓说事制度,通过固定村民议事日、设置群众议事点、投放群众留言箱,充分发挥基层民主,收集群众的各项意见建议1216条。皮山县皮亚勒玛乡兰干库勒村积极发挥“石榴籽服务站”聚人气、聚活力、聚民心作用,每月25日召开民情议事会,邀请农牧民党员、四老人员、致富能手等参与村级重大事项的讨论及表决,形成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议的良好氛围。以“石榴籽服务站”建设为契机,进一步规范村级“四议两公开”流程,县委组织部统一制定印发村级“四议两公开”运行规范手册220本,推进村决策议事机制民主化标准化规范化,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感显著增强。
拓展服务功能,便民服务有温度。“群众的需求是什么,我们就服务什么”。针对群众日常需求和便民服务要求,坚持“办公区域最小化、服务群众最大化”原则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统筹村级阵地资源,优化结构布局,坚持一室多用,合理设置便民服务中心、六点半课堂、养老助餐点、妇女儿童之家、矛盾纠纷调解室、心理咨询室、娱乐活动等功能室,打造符合群众生活的多功能场所。皮山县乔达乡党委结合群众需求,打造14个村级托老点位、1个乡级敬老院,着力解决了老年人无人照料的难题。皮山县木吉镇巴什铁热克村创造性的将村史馆、村图书室、党员活动室进行融合,依托新疆日报社“访惠聚”驻巴什铁热克村工作队的专业优势,精心打造巴什铁热克村红色教育实践基地,采取实物展览、图文介绍、视频展示的形式向群众开展村史、党史教育,宣传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,接待党员群众2356人次,引导群众“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。
打造暖心队伍,便民服务有速度。将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、心坎上,积极打造“党建+服务”模式,成立3支“石榴籽”党群服务队,为村民提供全程帮办代办和政策咨询等服务2000余件,入户走访,及时发现解决群众困难诉求5600余条,统筹协调村级各支力量,“石榴籽服务站”为主阵地,创新服务模式,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运作模式,成立志愿服务队,开展志愿服务575场次,同时,持续开展周一升国旗宣讲、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,营造浓厚的乡村特色精神文化氛围。皮山县固玛镇博斯坦艾日克村党支部发挥退休干部、“四老”人员、无职党员、返乡大学生、网格员等力量作用,成立村级“石榴籽”志愿服务队,以群众点单,村党组织派单的方式,常态化开展入户宣讲、环境卫生整治、帮扶解困等志愿服务活动31场次,真正使村级阵地成为基层“温情堡垒”“最强磁场”。
强化组织引领,便民服务有力度。在深化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党员(远程)教育站点等常规学习模式的基础上,以创建“五个好”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为载体,着力推进“四个合格”党员队伍建设,依托村级活动室、村民大舞台、党建文化长廊、文化体育广场等场所,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417场次,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活动933场次,常态化开展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,深入开展“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”1211场次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让“小阵地”也有“大讲堂”。皮山县城镇街道办事处荷花社区党支部组织开展“石榴花开”一家亲、“交流厨艺”大比拼等活动25场次,参加人数900人,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快了与居民的交流交融,凝聚民心。
(皮山县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翟志刚供稿)